我的记忆里一直有一片洒满阳光的树林,就在我家的后院,那里是我的自由天堂,承载着我的整个童年,在那里我读懂了自由的意义,因为我时常奔跑在树林里,树林里有各种各样稀奇的东西,秋天下了雨的时候,我们来到树林里采各种各样新鲜的蘑菇,冬天里,我可以和小伙伴看见麻雀在枝丫上蹦跳,好像所有的烦恼都不再有。
或许我觉得我可以永远留在昨天,童年给我的回忆都是那么清晰,直到现在还能够清楚的回忆,但是人的长大就注定面对着一些事的告别。起初我还不甚在意,知道有一天我从外地上学回来,发现我记忆中那片熟悉的小树林已经变成了光秃秃的一片,只剩下一节外露的树根,坐在上面可以数的清一圈一圈的年轮,我坐在那里!,怅然若失,好像一切都与我想像地不太一样,我本来期盼着的成长,好像也并没有那么快乐。
那片快乐的小树林如今变成了一片荒地,仔细向远处望去,还有延伸的车辙,这里即将变成一片工厂。这是生产的社会化,指的就是生产从自然的方式变成人类所特有的方式,人类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本身也就是生产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通过创造生产资料来进行生产是人类脱离动物界的根本特征。从这一点看,我知道时代在不断进化,但那时的我还不愿承认。
我们的生命就像过场电影,我的生活里没有那些能让我脱胎换骨的故事,但有的故事却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我的世界,小时候我的别离还只是面对着我熟悉的街景变换和学会接受记忆承载的地方的消逝,而当我长大时我才发现,成长远没有那么容易,而更加严格和残酷的考验还在未来等我。
就像高考,那一场华丽而又盛大的别离。为师为学,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经历,小学,初中,我可以从容的和每一个同学说再见,因为我知道,我们在某时某地或许还能遇见,我们是在同一个体系下,坐着同样的事,但是生活就是没有告别,那些随着时间冲淡而消逝的,还有人与人之间的牵绊。
我和一个可爱的女孩子是最好的朋友,我们曾经在无数个深夜里互相鼓励,一起为了梦想而进发。在很多时候,高考带给我的压力和前路的不确定性让我觉得很烦躁,因为她的陪伴,我变得坚强和勇敢。
后来因为她的家境良好,选择到外地上学,因为她妈妈认为,更好的人应该去更好的地方,但我知道,这是生活条件导致的差异。我们的联系逐渐逐渐少了很多,我总是喜欢给她留言,寄明信片,就这样过了几年,我什么都不记得给她了。谁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一天。
社会论认为,教育为学生培养了生产结构所需要的种种非认知性的个性特征,我和我的朋友不知道是谁走向了这里的特征化,但我知道,在我的成长中,教我长大的可能就是一场又一场无声的告别,从最小时候的那片树林,到长大后的高考,知己,好友,我告别童年,告别故土,告别父母,告别朋友,这些告别教会我人生的道理,教会我无论发生什么,请把回忆留在最珍贵的角落里,因为那些,才是生命中能够留给自己的,而我们要做的,唯有不断地向前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