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到25岁算是非常特殊的一个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有的人还是孩子,对整个世界还没有确切的认知,很懵懂。而有的人已经结婚生子,承受过来自各个角度各种招式的毒打。这两个人凑在一起,根本没办法进行有效交流。因为其中一个可能对一句玩笑话耿耿于怀,可能在晚上12点准时患上抑郁症,回忆自己已经逝去的青春,或者思考如何巧妙的晒删除自己另一半的照片,诏告天下,终于脱单了,太不容易了。也许无时无刻都在想办法证明自己是个大人,成熟了,稳重了,可在别人眼里,却跟15岁的中学生没什么区别。
另一个则满脑子想着车贷房贷,下个月的绩效,根本没有唉声叹气的时间,更懒得装成熟,偶尔还想卖个萌,却总被同龄人叫哥叫姐。忍不住照照镜子是又老了吗?重点来了,这两个人未必一个18岁,一个25岁,有可能都是25岁,所以才说这个年龄阶段很特殊,明明同岁的两个人却好像两代人。其实这种现象在其他年龄阶段也有,40岁的人说话做事跟小孩儿一样,或者十六七岁表现的极为老城。大家可能见过,但比较个例,远没有18岁到25岁这个区间这么常见,为什么呢?
很简单,18岁到25岁,正是一个人从鱼缸或者饲养箱里走出来,进入大自然的阶段。鱼缸饲养箱是小环境,大自然是大环境,两者真正的区别并不是空间的大小,而是变数的多少。养过鱼或者养过爬虫的,都应该知道鱼缸需要开缸养。水氧消化菌调整过滤,然后通过加热棒或其他东西控温之后把鱼放进去,定期喂食换水就可以了。爬虫养起来比鱼简单很多,但大差不差都是把一个小空间打理好。当这个小空间运转起来需要操控的东西非常少。换句话说,只要不停水,别乱喂食,几乎没什么变数。
能够影响这个小空间的环境,但大自然就不同了,随时变化的天气和温度。行踪莫测的猎手,难以寻觅的食物,变数之多,蝴蝶效应绝非一个人可以预测,可以掌控的。不管我们接受与否,大多数人在小时候都生长在一个类似鱼缸或者饲养箱的环境里。有人把这个小空间。环境打理的很好,不用我们太过操心。通常情况下,我们只要做好两件事,第一是别惹祸,第二是考出好成绩。那就算成功者就会变成家长嘴里别人的孩子。比如你平常晚上做一道大题,背一小时课文,现在每天做五道大题,背两小时课文,你的成绩自然会提高。
这是变数很少,维度很窄的小世界,可这种只要努力就会成功的。学生思维在大自然并不实用。我之前说过,成年人的世界是可能你已经拼尽全力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抛弃了尊严,到最后却一无所获。人脉和各种互相交叉,影响到内部外部条件,任何一个变数都可能导致你几年的努力付之东流。你肯定见过或者听过两个人一起竞争一个职位。明明A比B更适合更努力,更专业,但B得到了职位,顺便还获得了A的全部劳动成果。原因B是老板的亲戚。
很会阿谀奉承,很懂职场潜规则都有可能让你晋升。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虫儿被鸟吃在大自然不是一句玩笑话,所以有的人明白,这个世界不是一维的,不是黑白分明的。不是简单的不是表象的,能更坦然的接受不公,并尝试改变不公。而有的人却不明白,面对不公只会无能狂怒。在明白的人眼里,那些不明白的人就成了孩子,这与年龄没有必然联系。有的人可能已经三四十岁,工作十几二十年了,仍然活在鱼缸里。只是比较少见罢了。而在所有年龄阶段中,18到25岁的对比是最为明显的。
我最近一个月喜欢上了豹纹,手工养了2只,总想给思雅像造景模拟野外环境,但造景对豹纹是好是坏,这事儿我拿不准。上网搜了不少相关资料,越看越懵。
某天我发现了一个帖子,里面认为不该造景的一派和认为应该造景的一派争得面红耳赤,我更茫然了。直到看见这么一段话,不要总说野外有细沙,就要铺细沙。野外昼夜温差大,就故意把饲养箱弄的温差很大,野外地形复杂,就把饲养箱里的弄得很复杂。天天说。爬虫在野外就是这种环境,为什么不能造景?有没有想过野外的爬虫死亡率是多少?一语中地,这就是本期的灵感来源。孩子的世界很简单,所以会觉得成年人的世界也很简单。我们小的时候都想快点长大,想买什么就能买什么,想玩游戏就玩游戏。
还没人管着多轻松,因为我们小时候只看到了那一块块的石头,一层层细沙,觉得很美,没有意识到细沙下面埋着什么。直到某一天,可能就在18岁到25岁中间的哪一年或者之后的哪一年,我们突然明白了,再回头看饲养箱里羡慕野外爬虫的,家养爬虫总觉得很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