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廉洁,一身正气,堂堂正正理财;知荣辱,两袖清风,清清白白做人。
“我们的家风是什么啊?”我曾多次提到这个问题。而父亲只是看着我,然后慢慢地吐出两个字——“清廉”。
“清廉”,我咀嚼着这个对我来说很遥远的词,脑海中好像真能浮出这幅画来——隐隐的月光下,一群黑色的背影围在一起,路灯照在他们的身上,洁白又不缺温暖,把忙碌的身影拉长……
我的老家坐落在山上,一年四季空气清新景色优美,唯一美中不足的,大概就是傍晚的山路。群山遮挡着月亮,山路凸显出几分孤寂,尤其雨后的夜晚,显得格外凄凉,以至于到了晚上,大家都不愿出门。为了摆脱这个困扰,大家想了很多办法,最后一致决定修路灯。
想法很好,可资金从哪里来呢?大家紧急召开了会议,经过讨论,以我伯伯和爷爷为首,我们这个大家庭为主,组成了一个基金会,专门负责路灯集资一事。伯伯开始,首先捐出了几百元,接着基金会的成员都跟着捐款,没多久,资金过了万元。可集资哪有这么简单,这才刚过1/4,基金会的数字就开始“踌躇不前”——有部分村民不愿意捐款,并不是觉得不需要路灯或是没有钱,他们认为这个基金会毕竟不是专业的组织,自己的钱会不会用在路灯上,都是一个未知数。这让我爷爷很苦恼,可大家确实没有办法来证明。前前后后又过了几个星期,捐款还是这么多,望着看不见的未来,大家都很迷茫,觉得筹齐钱是一个不可能的事,只得先用这些钱购置一部分路灯。
惊喜的是,原本只是围观村民看到路灯的时候,心里都隐隐有些动摇,资金又往上走了许多。这让大家士气高涨,大肆宣传这项活动。大家把资金明细做了出来,并自己掏腰包请卖路灯的人吃饭,让路灯办得更好些。这让大家更加信任了这个临时的组织,不光是村里的人,连外出打工不回家的和村外的人都加入了这场战斗。到了年底,资金甚至超出大家的预算。过年时,这项工程结束了,路灯照亮了大家回家的路,孤寂变成温暖。在夜晚望家乡,群山中多了繁心点点,一颗一颗地连成线,如蛟龙一般盘绕在山上。
大家围在路灯下,看着颗颗大家共同努力的星星,兴奋而感慨。事后,有人送了我们一副字——“幸福人家”,以此感谢我们家老老少少为这件事的付出。爷爷说:“无论是情是物,都应得之于民,用之于民,从哪来回哪去,要不然,会遭报应的。”
是啊,这“幸福人家”的含义,不正是不贪不占,扎根基层,一心为名吗?